发展规划
您的位置:首页>目 标>发展规划 >管道局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管道局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7-04-18

参照廊坊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序言

“十一五”期间,正是学校从企业向地方移交过渡时期,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教师队伍稳定压力、办学条件落后、生源选择局限以及经费紧张、师资流失、招生竞争等重重困难,在学校党政班子领导下,全校教职工理性应对分离移交带来的冲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经过五年奋勇拼搏,锐意进取,完成校园改造扩建和管理模式机制变革,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日益提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基本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实现了从企业名校向廊坊强校的过渡和转变。

当前,廊坊市基础教育正处在竞争激烈、改革加速、格局调整时期。我校正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区域竞争、生源选择、市场淘汰、进位发展等压力日益加大,校园建设、队伍建设、学科建设、课堂建设、制度建设不断推进。面对新时期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校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教育工作还不完全适应廊坊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有待更新,教学方式需要变革,素质教育相对滞后,管理活力仍需激发。进一步办人民满意的一流管中已成为社会各界和全体师生的热切期盼和共同心声。

“十二五”是学校承上启下、进位争先的决定时期,必须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培育特色为重点,推动学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廊坊强校向省内一流校、国内知名校不断迈进。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办好人民更加满意的学校。

(二)办学理念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树立人人成才观,为学生创造有选择而无淘汰的教育,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发展。

(三)工作方针

育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富有活力地发展,努力培养造就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学校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和创新。要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深化改革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教学方法手段,科学创新教师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常规、教学质量评价考核制度。

提高质量。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优化教师学科结构,提高教师岗位学历水平,把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名生。

第二章 总体目标和发展主题

(四)总体目标

到2015年建校40周年,建成校园文化高雅,办学特色鲜明,教育成果显著的“河北省精品学校”。

(五)发展主题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建设有品位的校园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品质。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各个方面。

坚持教学中心,营造昂扬向上的学习风气。强化教学管理,提升课堂效率,优化知识结构,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全面发展,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将文化知识与思想品德修养相结合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可造之材。

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

第三章 义务教育

(六)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到2015年,进一步提高三所附小、初中部教育质量,实现区域内领先发展,确保学区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优质的义务教育服务。

制定实施十二年一贯制课程规划。管道局中学及其三所附属小学在办学体系上具有12年一贯的优势,为了更大限度地提高办学效益,打破小学、初中、高中三段分割的管理模式,更好地发挥中小学一条龙的优势,按照国家对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阶段学制的规定,以“遵从学制,整体规划, 科学整合,提高效益”为原则,把中小学原有“6+3+3”模式变为“9+3”模式,即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三年制非义务教育阶段进行整体规划。

(七)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调整课时安排,规范教辅资料使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初中实行作业限时制和作业自助制。在校自习课内留的作业限时完成,下课即交;家庭作业为老师精心制作、学生自主选择的“自助餐”式的作业。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丰富学生课余活动。要给学生留下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健身娱乐的时间。

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持之以恒办好起始年级家长学校,保证每位家长都能接受免费的家教培训,促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

加强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配齐配好各学科教师。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根据全市每年进行一次中小学创新成果大赛计划,学校推行创新教育,开展师生创新、创造竞赛活动,创新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第四章 高中阶段教育

(八)吸引优质高中生源

控制高中规模,达到十轨制,坚持小班教学,班容量控制在50人以内,吸引优质生源。

制定从小学到高中的优秀生培养方案,在每个学段设定优秀生的学业目标、品行目标、身心健康目标、兴趣特长目标等,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

聘请高中名师面对面指导,增强高考的实效性。

组织著名高中学生联谊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

组织学生参观知名大学,感受学术氛围和学校精神,聆听名家讲座,进行励志教育。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邀请卓有成就的学子回母校对在校生进行理想教育、方法指导等。

制定尖子生课程计划、二课计划、特长发展计划、家校合作策略等并抓好落实。

以高考改革为契机,加强与名校联系,取得校长推荐资格,或者建设名校生源基地,获得名校自主招生推荐资格。

(九)提升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尽量创设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特长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实现个性发展、特长发展。

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

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

努力提高高考高分段学生比例。2015年,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考生500分以上比例力争达到70%,进入全市领先行列。

(十)巩固完善教学策略

深入开展适应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的新型教研活动,探索学科引领、同伴互助、分享交流、积极反思的教研方式,抓好课题研究,及时推广教科研成果和经验,提高课程计划实施质量和效率。

继续完善、落实集体备课。按照个人初备、形成预案——集体研讨、形成定案—个性设计、形成个案——教学实践、课后反思——二次修订、资料保存五个步骤进行。充分发挥集体教学智慧和群体性研究功能,特别是发挥名优及骨干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

倡导课题研究以校本教研、小课题为切入点,引导教师加强应用性研究,解决学校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优势学科,以学科建设促办学特色形成。特别要发挥英语学科优势,进而推进形成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

高中(初中)试点先行、逐步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按照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交流、对抗质疑——教师精讲、总结提升——当堂检测、清理过关五个步骤进行,实现全员达标。实施“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教育方略,探索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高中完善“名生培养小组”和“学困生帮扶小组”, 坚持“面向全体,分类指导,全面提高”,精心设计方案,抓好培优帮困。“名生培养小组”由多名教师组成,成员中每学科至少有1名业务核心骨干参与,非毕业年级教师不与高考奖挂钩,其培优工作计入工作量。

第五章 国际化教育

(十一)国际办学格局与规模

到2015年,形成初具规模的“以GAC国际班、韩国留学生班为主,AFS项目、出国留学服务、夏(冬)令营、对外交流、孔子课堂为辅”的国际化办学格局。GAC国际班扩充至每届招收2个班(包括一年制和三年制),韩国留学生班保持1个班规模,学校“河北省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建设长足发展,在韩国、美国、英国等地学校开设孔子课堂。

(十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韩国、美国、英国等外国多所学校建立起合作关系,并进行双方间师生互访、交流;指导部分学生与合作学校学生之间建立伙伴关系,通过电子邮件和视频课堂保持双方间联系;参加AFS组织的每年派出和接待项目;坚持英语教师全英文外教培训活动,开阔视野,促进交流。

(十三)拓展对外汉语教学

根据学校对外汉语教学实际情况,积累教学资料,编写标准的实用的汉语教学教材,满足海外汉语学生学习需求。加大培训合格对外汉语教师的力度,在人数和质量上把关,力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对外汉语教学教师,满足海外汉语教学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语言实践活动:走访工厂、医院,观看文艺体育表演,提高海外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

第三部分 学校建设

第六章 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十四)启动附属小学标准化建设

2011年1月起,全市开始实施建设标准化学校行动计划。根据学校实际,启动三所附小改建工程。一附小、二附小完成操场改造,均为环形跑道非标准塑胶运动场。完善附小校园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无缝隙监控。按照廊坊市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三附小全部拆除重建,争取校园西扩,计划新建5400㎡教学楼、双层操场,将校门北开。二附小一层教学楼加层,新建体育馆。一附小拆除部分危房,新建教学楼、体育馆,争取校门北开。一附小保持4轨制,二附小、三附小保持2轨制。逐步实现校舍设施标准化,改建新建计算机教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等。附小教师每人配备一台教学电脑。

(十五)完善中学标准化建设

在校园改扩建一、二期工程基础上,争取校园西扩16亩,并启动三期工程,在此处筹建多功能室内体育馆、电教馆和实验室。重新规划图书馆,新建高中、初中两个师生电子阅览室。

第七章 创建优质化学校

(十六)落实优质化学校十项标准

基本办学条件实现标准化。学校规格规模、校区功能区建设、校址环境、校舍与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器材与信息技术、教师素质与结构等基本条件达到标准化学校标准。

制定并实施创建优质校愿景规划。学校战略目标、中期规划、近期计划振奋人心,紧贴实际,切实可行。

坚持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教育以生为本,教学以师为本。实施尊重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价值。做到办学有目标,教学有特色,管理有章法,教师有爱心,学生有特长。坚持对外交流,不断走出去、引进来,学习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

形成争创优质校的人文环境和精神状态。班子同心同德,干群关系融洽,教师团队和谐,师生关系密切,全校上下共同构建和谐友爱的人际关系,共同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

教师专业化发展取得长足进展。坚持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核心,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培训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学校文化建设形成特色。弘扬学校以健全的制度、严明的纪律、尊师爱生的风尚和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为基本内容的优良传统文化,提升学校的物质文化和校园环境文化,使学校处处有文化,处处能育人。

坚持以校本科研带动课堂教学改革。根据学校人才结构、财力物力和师生实际情况,在兼顾全局的情况下主攻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确定一个主课题,分设多个子课题,校长或名师挂帅,全员参与,分学科推进。

推进学校“五化管理”,即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精细化、特色化,积极探索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提高师生的生命质量和满意度。发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作用,重视师生心理健康,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提升后勤服务水平,提高师生健康水平,强化饮食卫生、环境卫生,以教师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

提高学校的安全保障水平。坚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工作思路,建立校长负总责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安全教育,履行安全制度,强化安全保卫,坚持防灾抗灾、安全疏散演练,确保师生安全。

(十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到2015年,中小学建成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整合现有资源,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构建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建立或共享数字图书馆,建立内部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第八章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十八)完成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依照“理念指导、统揽全局、集思广益、整体设计、继承传统、突出特色、勤俭节约、量力而行”原则,广泛调研,多方论证,师生参与,完成校园环境文化规划。逐步推进环境建设,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品位,培育管中气质。

(十九)深入挖掘校园文化

在全校教职工中强化办学理念宣传、发展目标宣传;设计识别符号,以标准化、序列化、统一化的手法,彰显学校个性,塑造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制作办公用品、校徽(教师用徽章和学生用卡片)、校旗、纪念品、奖品,选出校树、校花、吉祥物,增加标识、指示系统,印刷学校宣传画册、校刊、校本教材等,统一设计学校网站、电子幻灯片模板、电子课件等标识物;挖掘包括办学理念、发展战略、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治理方略、管理机制、科研创新、素质教育、国际化等学校特色,并在有关媒体进行序列宣传;鼓励支持师生参加公共活动,增加公众识记学校品牌形象机会。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第九章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二十)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

制定教育教学督导条例,进一步健全教育教学督导制度。

建立督导检查结果公告制度和限期整改制度。

严格落实问责制。建立健全科室、学部、年级、班级各层级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和症结所在,不能按时处理、正确解决的,追究责任人责任。

通过随机督导与集中督导,单项督导与综合督导,进一步发挥“督教”、“督管”、“督学”职能。组建主要学科专家督导团队,增强督导的专业性;制定督导项目流程,增强督导的操作性;做好对督导结果的分析,增强督导的实效性;完善学部考核评价机制,增强督导的客观性;建立教育管理预警制度,增强督导的前瞻性;重视学校整体改革与发展的策略探索,增强督导的战略性。

(二十一)完善学校管理模式

进一步构建“以学部为教育教学管理实体、各科室服务督导为保障,副校长主抓、教导并行”的管中管理框架,形成“决策督导服务层和管理执行层”齐抓共管高效、科学的扁平式管理模式。

进一步实施聘任制。每年实行一次聘任,聘期一年。学校聘中层干部,中层干部聘本部门、本学部、本年级人员,未聘用人员学校统一安排。年级和教师双向选择,学校根据需要微调。

进一步规范目标管理、课程管理、一日常规管理、德育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教研常规管理、学籍常规管理、财务管理、岗位管理、聘任制管理、绩效管理、档案管理等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

进一步健全校务会议决策机制,校领导、科室主任、学部主任参加的校务会议决定学校重要事项。推行教职工代表会议民主审议机制,学校重大决策由校务会议讨论后,提交教代会审议。推进家长社区参与监督促进机制,建立社区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知名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

进一步落实事物、设备精细化管理,做到事事有人干,处处有人管,事事有人负责。仪器设备器材、设施场地、图书资料、固定资产管理全部实现精细化管理。

进一步打造教育教学管理特色。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以教师的个性和特长为基础,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前提下,逐步开设选修课,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成立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以个性化课程、多样化活动构建学校特色教学体系。

第十章 加强队伍建设

(二十二)建设高素质高水平教师队伍

学校大计,教师为本。要严把教师资质关,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使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进取精神成为教师的共同价值追求,使责任意识、创优意识、标杆意识成为教师的共同意识信念。教师关爱学生,严禁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实施“名师工程”,对全体教师按照入门—合格—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的梯次,对照标准,分类认定,师傅带徒弟,加强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培养。每学科至少有一名教学名师或学科领军人才。省、市级骨干教师由目前的21人增加至69人,占教职工总数的15%。

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教师年度培训规划、科研课题规划、教师研修经费计划,有总结有检查有奖惩。年级组、备课组有集体学习计划、教研计划、科研课题与教学计划,有说课、听课、评课制度和记录,有教学案档案、学习档案,有成果展示。每名教师有学习计划、教育笔记、课题研究报告或教学反思。

提高在职教师岗位学历。小学、初中教师的岗位学历以专科为起点,按照学科专业对口原则进修岗位学历,小学学历达标率从目前的91%上升到98%以上,初中学历达标率从目前的99%上升到100%;高中教师的岗位学历以本科为起点,按照学科专业对口原则进修岗位学历,高中学历达标率从目前的98%上升到100%,以教育硕士、教育学硕士为主的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达到20%。

(二十三)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加强学校岗位管理,推行评聘分开,实行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教师流动机制。

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

大力表彰和宣传先进教师的事迹,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二十四)建设专家型管理干部队伍

加大管理干部培训力度,在责任、创新和执行力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有为、高效、务实的管理队伍。

坚持中层干部暑期培训、年终述职、党员干部公开承诺、党员干部警示教育等制度。

推进干部在轮岗交流中“活”起来、“动”起来,提升工作质量,保持工作活力。

注重科学考核,完善考评体系,切实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效能。

实行干部任期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任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予以免职,服务对象满意率低于60%的进行诫勉谈话,满意率仍不达标自动辞职。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拔任用管理干部。

第十一章 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五)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学校各级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科学发展作为核心任务。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建成学习型党组织,充分发挥在学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推进工作创新,增强生机活力。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竭诚奉献之风。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积极推行校务公开,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

(二十六)切实维护学校和谐稳定发展

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防范工作,扎实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隐患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加强校园网络管理,确保校园网络安全、健康。健全落实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融洽、充满活力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