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法交流
您的位置:首页>课 堂>教法交流 >小“问题”解决大问题

小“问题”解决大问题

2009-04-17

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章法。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生作思维和情感的互动。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尝试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设置不同的小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解决了学生认知中的大问题,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有问有答及时反馈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层层追问吸引学生

学生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错问对答发现误区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反映的是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发现误区,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 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比如在学到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时,教师故意错问:“我们从公式I=U/R知道:I跟U成正比,跟R成反比,那么从公式R=U/I可知R就跟U成正比,跟I成反比。对吗?”一般学生会自然而然的说对,这时教师再追问一句:“真的对吗?你想想电阻和那些因素有关?”这时学生会恍然大悟,这时教师再次追问:“那么R=U/I怎么解释三者的关系?”学生思考讨论后能得出“这仅仅是计算电阻的方法,在导体不变的情况下,U变成原来的几倍,I也变成原来的几倍,他们的比值R是不变的。”这样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四、自问自答表达清晰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比如教师做了用简易的“直线式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演示实验后,让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并作出解释,教师加以关键词的点拨,学生很容易地说出:“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从而改变了电路的电阻,从而改变了电流,从而改变了灯泡的亮度。”这不就是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吗?教师加以肯定和赞扬的话语,学生的成就感加强,这节课的后续内容也变得轻松有趣起来。这样的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问法多样兴趣盎然

同一物理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样。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就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专题或概念上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

“设疑式”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逗趣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深思;“对比式”可以诱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共性、区别个性、加深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刨根式”能帮助学生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促使学生对问题认识的深化;“比喻式”能帮助学生发生联想、想象,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层递式”提问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进行分层次由浅入深的提问方式。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最终到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和释疑明理的高峰。还有“辐射式”;“求同式”;“伏笔式”;“自成靶子式”“分割式”;“扩展式”;“直问”;“曲问”等多种方式适当选用,兴趣盎然。

七、选择对象把握时机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提问后要停顿一会儿。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环顾全班,来寻找学生对该问题的反应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时,提示与探询是必要手段。对学生答案中出现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或者思维方法上的不足,要及时给以提示。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 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切忌只提好学生,不提差生;专提一小部分学生,冷落了大多数 学生;或对差生进行惩罚性提问,给学生难堪;或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对学生的提问不理不睬。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

总之,课堂提问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以问代讲,教师轻松,学生主动,确实效果不错,不信,您也试试吧?